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记忆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促进成分。但人们发现,人们的记忆似乎只存在于六岁之后,而六岁之前,发生的事情仿佛被“一键清零”,也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小孩不记事”。
孩子六岁前不记事,娃“失忆”的背后,藏着大脑发育的秘密
小孩真的“不记事”吗?你别说,好像还真有那么回事。前几天,妈妈的一位老友来家里玩耍,多年未见,二人相谈甚欢,言语间,提及到我小时候的事情,听得我一头雾水。他们言之凿凿,而作为当事人,我却半点印象没有,一度怀疑自己失了忆,这是为什么呢?
不光是我,问过身边的朋友似乎都是如此,大家好像都只对六岁以后的事情存在记忆,而六岁之前全部一片空白。有人疑惑,六岁之前的记忆到底哪去了?对此,心理学家曾做过相关解释,娃“失忆”,竟然隐藏着大脑的秘密。
●大脑发育不完全
孩子在童年时期,大脑正处在生长中,不管是体积还是控制记忆的元素都发育不成熟,成长期的孩子,脑容量非常小,记忆储存量也有限,所以长大后,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也渐渐淡出记忆。而大脑控制记忆的部分,在不断发育变动,除非有什么深刻事件,否则很难永久存在于记忆中。
●视觉记忆弱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视觉能力比较弱,看到的世界与大人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婴儿时期,视觉仅在15厘米之内,难以形成清晰记忆。而人类的长期记忆与视觉记忆是分不开的,所以,孩子在视觉能力不完善的时候,记忆力也就没有成人那般深刻。
●时间太长
人类的大脑容量也是有限的,旧的记忆被新的记忆代替,时间越长越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如果脑部的信息量过大,会给大脑带来负担。为了接受新知识,大脑会自动对以前的记忆进行分类与取舍,将那些无用又老旧的信息抛弃,只留下重要部分。
既然“小孩不记事”,那是不是就不用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错特错!孩子虽然不能完全记忆儿时的琐事,但早期的启蒙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孩子在幼年时期,身体与心理发育不成熟,难以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这时候,父母的教育则是他们人格形成的关键。父母如果能在孩童时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小觑童年的教育,要注意这几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1.注重陪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给予他们最大的礼物。很多父母想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却让孩子遗失了爸爸妈妈的爱。这种童年时期的遗失,是任何物质都不能弥补的,所以,爸爸妈妈外出工作,一定不要将孩子留守在老家,如果不得已这样做,一定常回家看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和陪伴。
2.温馨的范围
家是爱的港湾,是孩子心灵的栖息地。孩子从小在温馨的家庭中长大,幸福指数会更高,性格会更好,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自信开朗。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孩子长期在恐惧下生长,会形成自卑、胆怯的性格,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日后的生活。家长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3.丰富孩子的生活
家长要注意教育的多元化,丰富孩子的认知,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多彩的世界,并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观察孩子的闪光点,使孩子的特长得以发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从内而外提高孩子的素养。
4.注意教育方式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不要用指责的方式打压孩子,要平视孩子,用对话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小与孩子的隔阂,给孩子一个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平时,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互动,促进亲子关系,使教育更有成效。
童年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父母要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引导孩子,注重陪伴教育,让爱陪伴他们长大。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配图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