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这篇最新发现的演讲稿中,陈望道论述了哪 [复制链接]

1#

陈望道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陈望道于年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

陈望道曾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担任教职,并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其中,年9月至年初,陈望道受安徽大学之邀赴安庆任教。近日,陈望道在安徽大学期间的演讲稿《言与行》首次被发现。这篇文章对于今天我们“学史力行”有重要启示意义。

根据年11月3日《安徽大学周刊》记载,10月30日,陈望道出席学校学年第八次总理纪念周活动,并以《言与行》为题,对全体师生发表了公开演讲。该篇演讲稿全文未收入《陈望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三卷本)和《陈望道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年版十卷本)。

在《言与行》演讲中,陈望道论述了言行必须要统一,并强调“行为是言语的标准,言语要以行为做标准”的重要性。演讲通过解读《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一句起篇,运用白话文明晰其蕴涵的深刻义理,充分说明做到言行相一致,才是真正脱离“妄行”,有效辨别“空话”“谎话”的制胜法宝。

陈望道在演讲中引征丰富,并用安徽大学的实际办学情况加以佐证,号召同学们应该破除封建思想的藩篱,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特别要注重学习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塑造坚定的科学精神。陈望道不仅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的至理名言讲明道理,作为著名的翻译家,他还灵活使用西方的文化典故强有力地支撑论断。浮士德是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中的主人公,他抛却了马丁·路德的“太初有言”的译法,陈望道认为《圣经》翻译为“太初有道”也不能直达本义,译作“太初有行”才更为贴切准确。

陈望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早期传播者,坚定地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强调人类之所以为“人”,都是与“行”密不可分的,人在开展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因为现实交际的需要,最初通过手势等体态语言完成信息的交流传递。随着行为符号的日趋丰富性,言语的表达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言语的本身是行为的结果。行为本身具有天然的差异性,工人、农人等群体具有不同的言语系统和思想状态。“行为进化,言语也进化”,所以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别。

陈望道在演讲中,牢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充分考虑受众情况,说理透彻,言辞恳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展现了党的早期活动家对青年的殷切期待和思想启蒙。他以看病为例,讲解了如何坚定立场,采取科学的态度去伪存真,探讨怎么样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以做出正确的抉择。他认为,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了解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只有探究到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对事物真相加以评断,所做的言语和行为才是科学合理的。客观事实是认识事物本质和发表个人观点的逻辑起点,必须认清“中国现状不好”的客观事实,坚定“改善事实”的共同追求,积极开展民族解放的伟大行动实践,以达成“能够好起来的”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此后,由于在安庆的行踪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面对恶劣的政治生态和沉闷的文化空气,陈望道与其他学者一样,选择从安徽大学离职,返回上海继续创刊办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众语”文化活动,将救国救亡的理想信念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

(作者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