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必背论述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治疗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1、试论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联系实际)。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

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

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

(2)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做反馈的影响。

(3)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

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

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

(考生可结合实际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学生中是如何表现的?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动机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是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③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2)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

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3、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实施“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不多,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依然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